爆舱风险加剧!至高54万TEU货物积压待运!运价恐飞涨
行业新闻
21-May-2025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因中美贸易政策的变动而再起波澜,跨太平洋运输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丹麦海事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的最新分析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揭示了当前市场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
自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解放日关税”政策以来,中国市场上迅速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待运货物池”,据估算,其容量大约在18万至54万TEU之间。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市场即将面临的运力紧张和运费飙涨的双重严峻挑战。
这一估计是基于广泛的报道,即加征关税后预订量下降了30%至40%,并假设取消的预订量中有25%至55%是已经生产并随后储存在中国保税仓库和集装箱货运站的货物。分析师进一步深入测算后发现,如果这些积压货物在本月剩余时间里与常规的跨太平洋货流叠加,将会引发运输需求的激增,增幅预计在16% - 48%之间。然而,如果这些货物能够分散在5 - 6月出货,那么需求增幅将显著收窄至5% - 16%,市场压力也会相对更容易管理。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报告补充道,此预测尚未将旺季货量可能出现的井喷式增长考虑在内。按照以往经验,美国进口商为了赶在8月14日前最大限度地抢运商品,必然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大运输力度,这无疑会让本就紧张的市场雪上加霜。
美东时间周三(5月14日),集装箱跟踪数据软件商Vizion公布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火爆。在中美“关税暂停”后,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出现了惊人的飙升,涨幅接近300%。该公司负责战略业务发展的副总裁Ben Tracy透露,截至5月5日的7天平均预订量为5709个TEU,而截至5月14日的7天平均预订量则飙升了277%,达到了2万1530个TEU。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政策变动的强烈反应。
《Loadstar Premium》特约撰稿人、OceanX创始人Ruben Huber也指出,美中协议在未来90天内的暂缓似乎引发了一个提前的旺季,预订又恢复了,进口商紧抓窗口,尽管关税仍然很高,海运费率可能也会更高。
然而,尽管需求出现了如此显著的波动,但船公司却尚未大规模恢复运力。数据显示,本周亚洲 - 美西航线运力同比缩减了5%,下周预计还将继续下滑3%。虽然6月2日当周运力可能会同比增加5%(依据船司当前公告),但随后又将再度走低,预计月底同比降幅接近1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 - 美东航线似乎更能应对提前到来的旺季。本周运力与去年同期持平,且预计6月将逐周攀升,月底同比增幅可达30%。
Sea-Intelligence表示,未来数日可能会有新增运力投放市场,但对其能否有效平抑运价涨势表示质疑。毕竟,当前的市场需求已经呈现出不可阻挡的上升趋势。分析强调,未来数周货量激增已成定局。如果积压货物能够分散至六周或更长时间出运,市场压力将得到显著缓解。但现实情况是,货主们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必然会争相抢运,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紧张局面。
因此,Sea-Intelligence预计未来数周现货运价将急速攀升。太平洋航线凭借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运力注入。但这种运力的转移并非没有代价,其他亚洲出口航线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停航班次。回顾4月,145%的关税使得船司大幅撤出美线运力,撤出的运力(大概有40%)被部署到中东、欧洲等航线。如今,随着跨太平洋运输市场的变化,运力调配又将迎来新的挑战。在这场贸易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博弈中,跨太平洋运输市场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上一条
“停航”40年,这家船公司重返泛太平洋航线!
韩国区域承运商KMTC Line时隔40年重返泛太平洋航线,加入SeaLead Shipping的亚洲-美国西海岸(AWC)航线。自6月17日起,KMTC将该航线命名为亚太快线(APX)提供服务,目前由总部位于迪拜的SeaLead和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TS Li
下一条
美线大柜6月或“破万”!外贸企业紧急抢舱,船公司“价格联盟”收割旺季
中美关税互惠政策触发集中出货潮,5月中旬后美线集装箱预订量暴增277%,多家外贸企业提前锁定6-7月舱位,推动即期运价快速攀升。一些分析观点指出,6-7月将是航运高峰期,美西航线运输周期需20天,关税窗口期进一步强化抢运需求。随着最新的中美贸易发展,德鲁里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