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港15艘船“禁靠令”!货主、代理、港务局博弈,谁能破解拥堵困局?
行业新闻
5-Aug-2025
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孟加拉国吉大港港务局(CPA)一项拟禁止15艘船只停靠码头的计划,在当地航运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争议。当地货主以及众多航运机构纷纷站出来,明确表达反对态度,围绕港口拥堵治理方案展开了激烈交锋,分歧尽显。
港务局禁船计划:应对拥堵的无奈之举?
吉大港港务局此次提出禁船计划,背后有着迫在眉睫的现实考量——缓解港口日益严峻的拥堵状况以及不断攀升的船舶等待时间。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吉大港的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港口运营压力与日俱增。根据相关规划,拟被禁止停靠的15艘船,占该港当前到港船舶总量的13%。这一比例看似不大,但在港口运营的复杂体系中,却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孟加拉国航运代理协会(BSAA)原本被港务局委任负责确定具体哪些船只将被禁止停靠。然而,该协会却明确拒绝了这一指令,不仅体现了协会对禁船计划的质疑,也反映出背后更为复杂的利益博弈和行业考量。
航运代理协会:治标不治本,提升运营才是关键
“港务局应当把精力放在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设备水平上。”孟加拉国航运代理协会主席Syed Mohammad Arif在接受权威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当前港口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运营效率和设备设施的不足。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确保船只不会在泊位停留过久,外锚地也不会出现船只排队等待的拥堵景象。
Arif形象地比喻道:“我们不能为了治头痛就把脑袋砍了,而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现状。”他进一步强调,全球多个港口都面临着拥堵以及船舶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这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挑战。他质疑道:“难道其他港口都在通过减少船只数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显然,在他看来,禁船并非解决拥堵的良策。
Arif详细阐述了吉大港应采取的改进措施。他建议,港口应全力保障拖车供应,拖车作为货物在港口内部转运的重要工具,其供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货物的装卸效率。同时,要大力改善周边交通状况,港口周边的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货物的运输速度,还会增加物流成本。此外,还应着力解决设备、物资及仓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码头对高运量及大型船舶的承接能力。这些建议,无疑为吉大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更为科学、合理的路径。
面对航运代理协会的质疑和建议,吉大港港务局有着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从年初到港船舶数量从96艘增至118艘的现状来看,港口的拥堵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该港交通主管Enamul Karim介绍,在到港船舶数量为96艘时,船舶在锚地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至2天,峰值时甚至有七八艘船同时等待。而如今,随着船只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拥堵情况愈发严重。
Karim认为,“允许船只临时停靠”的决策,是引发当前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港口运力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临时停靠的船只进一步加剧了港口的拥堵程度。因此,从港务局的角度来看,禁止部分船只停靠码头,是为了确保港口能够维持基本的运营秩序,避免拥堵情况进一步恶化。
孟加拉国集装箱航运协会主任Enamul Huq对吉大港港务局的观点表示认同。吉大港作为孟加拉国重要的贸易枢纽,其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贸易发展。如果船只无法正常将货物运抵吉大港,将会导致货物积压、运输延误等一系列问题,进而直接损害孟加拉国的贸易利益。
禁船计划究竟是解决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还是会对港口运营和贸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吉大港的拥堵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全球许多港口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挑战。国际航运组织、行业专家以及相关研究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港口拥堵的有效方法。例如,一些港口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货物装卸、运输等环节的智能化调度,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还有一些港口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物流配送网络,缓解了港口周边的交通压力。
对于吉大港来说,或许可以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的港口拥堵治理方案。
上一条
SITC豪掷约1.53亿美元,订造4艘集装箱船!
海丰国际(SITC)正在继续扩建其船队,向黄海造船有限公司(Huanghai Shipbuilding)订购了4艘2700TEU的新船。据悉,SITC将斥资近1.53亿美元建造新船,按计划将于2027年底至2028年年中交付。去年,SITC在黄海造船预定了10
下一条
希腊船东Costamare强势回归!中国船厂揽下四艘3100TEU船大单
希腊船东Costamare是最新重返新船市场的班轮公司,透露从一家未公开的中国船厂订购了四艘3100标准箱的船舶。该公司在第二季度收益报告中表示,新船将在2027年第二至第四季度交付,并且每艘船都将直接进入为期八年的定期租船合同,租船方是一家“一流的班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