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运急刹车”:中美航线断崖式下滑
行业新闻
12-May-2025
随着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de minimis)政策正式生效,跨太平洋空运需求骤然下滑,全球货机运力布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据数据平台Rotate过去72小时监测显示,全球货机运力环比下降8%,其中跨太平洋宽体货机运力一周内锐减18%。不仅如此,全球约10%的货机机队(约50架宽体货机)已连续三天未投入运行,部分原因虽与五一假期相关,但更核心的影响无疑来自美国政策变化导致的跨境电商订单下滑。
欧美空运“冷热不均”加剧
跨太平洋冷却的同时,其他航线却在快速吸收释放出来的运力。欧洲至北美航线一周内运力上升11%,南北美洲之间、以及欧洲至非洲航线也出现增长。以卡塔尔航空为例,近日宣布新增多哈—法兰克福—亚特兰大货运航线,每周两班,单周提供超200吨运能。
亚洲内部也在加紧调整。挑战航空(Challenge Group)宣布开通印度班加罗尔的定期货运航班,补充原有孟买每周三班的运力;DB Schenker更宣布开通孟加拉锡尔赫特机场首个国际货运航班,主打纺织出口。这表明南亚市场正成为航空货运下一波焦点。
印度,货运新战场?
“全球制造重心正在向印度转移。”Cargolux CEO Richard Forson表示,“未来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会将运力转投印度。”挑战航空也认为,印度正快速崛起为“世界工厂”,公司此举是对客户需求增长的积极回应。
中国电商未“转战”欧洲?
尽管市场曾预期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会将运力转向欧洲以规避美方关税,但目前尚未兑现。Rotate数据显示,亚太至欧洲的货机运力上周反而下降了5%。这引发了业界对欧盟下一步监管动作的关注。
美线价格承压,运价回落
尽管运力在部分航线上转移,全球空运价格仍受压。TAC Index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的一周内,全球空运价格指数下跌4.5%,同比下滑5.7%。特别是从中国飞往美国的运价持续走低,而欧洲线略有回暖。
不过,也有逆势动作。物流巨头DSV宣布将于5月13日开通芝加哥—上海之间的定期包机服务,提供多频次双向航班,服务温控、超尺寸、危险品等专业货物。DSV强调,该航线将“增强美国关键产业链与亚洲市场的连接”。
总结:空运正在重构,航线与运价博弈才刚开始
在运力调配和价格走势双重变化下,全球空运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洗牌。面对美方政策收紧、亚洲转向欧洲、南亚加速崛起的大势,航司、货代与货主都需重新思考运力部署和供应链布局,以应对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上一条
物流巨头宣布裁员346人!
近日,根据DHL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业发展部提交的一份通知,该公司的合同物流部门将在8月底前裁员346人,并关闭位于加州安大略省的一个配送中心。DHL供应链公司发言人Marcia McLaughlin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证实,DHL供应链公司将离开该仓库,因为一家
下一条
船公司大“砍”中美航线!涉及MSC、Zim和海洋联盟等
由于关税措施导致贸易崩溃,主要集装箱航运公司正在暂停至少六条每周定期的中美航线,海事咨询机构表示。根据客户咨询中提供的运力数据,这些航线上的船只每周可运送25,682个40英尺集装箱,其中装满了玩具、网球鞋、汽车零件和美国制造商用于生产的物品,即每年可运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