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力大撤退,MSC一口气“砍掉”多条航线

行业新闻

8-May-2025

近期,面对亚太至北美航线短期需求的大幅波动,全球航运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运力再平衡。


最新数据显示,不同船公司之间的战略分歧正日益明显,尤其是地中海航运(MSC)正大规模重组其东西向航线网络,掀起市场震动。


航运数据库eeSea披露,MSC在过去两周内对旗下五条主要航线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与以往的“跳港”(blank sailing)或暂停航线不同,此轮调整更为复杂,涉及服务合并、航线拆分乃至整个运营模式重构。


其中,亚地中海“Phoenix”航线已于近期关闭,美东“Empire”航线也将在4月27日由MSC Jasper VIII号完成最后一航后正式终止。美西“Orient”航线同样面临停运,最终航次由Cape Kortia号执行。


MSC最具标志性的“摆锤式”亚欧-北美航线Swan-Sentosa也已被拆分:


Swan将专注亚欧航线,投入10艘1.5万TEU级别大型船舶,预留给ONE、阳明、HMM等联盟伙伴作为舱位租赁方;


Sentosa则变为独立的亚美西航线,由MSC独自运营,船型不变,依旧维持1.5万TEU级别。


此外,MSC还将原本面向中东/印度的Shikra航线与面向美西的Pearl航线合并,形成新的混合航线,整体船舶尺寸缩减至8,000TEU级,船数从16艘缩减至13艘,进一步压缩运力。


与此同时,“海洋联盟”(Ocean Alliance,包括达飞、COSCO、东方海外、长荣)也没有闲着,通过大规模“空班”操作主动削减市场运力。据Sea-Intelligence统计,仅在4月至5月间,亚美西航线共计宣布58次空班,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海洋联盟,整体年同比运力减少2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Gemini”——马士基与赫伯罗特。他们没有公布任何空班计划,但选择通过更换为小型船舶的方式“柔性控舱”,实现8%的年同比运力收缩


这轮调整背后,根源仍是持续发酵的中美贸易战。数据显示,亚美东航线的总运力自贸易战爆发以来已下降15个百分点。原计划增长10.9%的运力,如今却变成收缩4.9%。


而来自亚洲的货量需求,尤其是中国出货量,目前普遍被报告为同比下降30%-50%,虽有东南亚等地区订单补位,但远不足以完全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


对于货代与出口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运价波动、运力不足、船期混乱将成为接下来数月的常态,尤其在旺季前夜,如何稳妥掌握舱位、规避断链风险,将是摆在每一位物流人面前的现实课题。

上一条

巴拿马启动电子船舶注册系统,迈向现代化!

巴拿马海事局 (AMP) 启动了第一阶段的电子船舶注册系统(REN),以实现业务现代化。电子船舶登记系统旨在统一船舶登记处(商船总局-DGMM)和巴拿马船舶所有权公共登记处(DGRPN)(船舶登记服务)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负责监督财产所有权、抵押权和船舶留置权

下一条

DP World再出重拳,1.65亿美元升级莫桑比克马普托港

全球领先的港口和物流运营商DP World宣布,已正式启动对莫桑比克马普托港集装箱码头总额达1.65亿美元的扩建工程。这一项目不仅体现了DP World在非洲市场的战略深耕,也标志着马普托港即将迈入区域性航运枢纽的新阶段。此次扩建是DP World在非洲推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