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的仓储与配送服务:差异化打法才是真本事

知识分享

23-Apr-2025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欧美等成熟市场的仓储与配送服务,可能会误以为其他市场也差不多。


但一旦业务落地东南亚、拉美或非洲等新兴区域,就会发现:熟悉的规则不灵了,原来的系统反而成了负担。


那这些地区的仓配服务到底“特别”在哪?又该如何应对?以下是一些一线经验分享,供你参考。


一、“自动化”并非标配

在欧美,大型仓库几乎都配备条码系统、自动分拣等技术,但在新兴市场,很多仓库依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而且效率并不差,只是方式不同。


✅ **建议:**别强推复杂系统。用 SOP 把流程做顺反而更实际,别低估“人力+纪律”的威力。


二、配送靠“土办法”,但有效

你以为派件就要靠大牌快递?在某些地区,摩托车快递、三轮车、自提点甚至“现金支付+手写单”才是常态。


✅ **建议:**寻找本地化强的合作方,他们熟悉路况、人情和政策,比标准化方案更可靠。


三、沟通靠“图示语言”

很多仓管人员只习惯 WhatsApp 或本地通话工具,有的甚至不太会说英语。但别慌,其实只要方法对,照样能跑通。


✅ **建议:**多用图示、清单、拍照反馈等方式代替复杂指令,“用图说话”跨语言更高效。


四、“慢一点”反而更稳

不少企业一来就想“铺仓网络+全品类”,结果刚上线就掉链子。其实先做小范围试点,更适合新市场的节奏。


✅ **建议:**先设小仓,测个十来个 SKU,等打磨流程后再慢慢扩大。当地节奏不是你能定义的,别急。


五、信任比合同更值钱

你可能签了协议,谈好了 SLA,但客户和仓库还是更看“人”。在某些市场,人情和信任优先于流程和合同。


✅ **建议:**多走访仓库现场,亲自交流,解决问题。建立“见面聊事”的习惯,是打开局面的关键。


小结

全球供应链不是用一套标准模板来跑通的。新兴市场的仓储与配送服务更像是一门“灵活战术课”。


当你愿意理解当地节奏、相信本地伙伴、用“土办法”跑出效率时,这些市场才会真正回馈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