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16-Apr-2025
在国际货运的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是在“运货”,而是在穿梭于不同国家、时区,最重要的——不同语言之间。
很多人以为有英语就够了,但现实是:沟通误差成本极高,不仅让人尴尬,甚至可能直接导致货物延误、产生高额滞期费,甚至违规。
我在实际操作中踩过坑,也摸出了一些多语言沟通的小技巧,在这里分享给有需要的同行。
1. 英语是基础,但不要默认对方“精通”
虽然英语是国际物流领域的通用语言,但很多国外客户或代理其实只熟悉常见术语(如 ETD、B/L、cut-off),而日常交流的英文并不流利。
所以你在写邮件或发消息时,尽量简洁清晰,不要使用俚语或本地表达,例如像 “drop the ball” 这样的短语,对方可能完全理解不了。
2. 建立你的“中英双语模板库”
我自己常用一些标准的邮件模板、订舱格式、状态更新模板,比如:
标题:Booking Confirmation
内容:We confirm your booking for vessel XXX, ETD May 15. Please find SI template attached. Kindly revert by May 10.
提前设置好这些固定结构,不仅提高效率,还能减少沟通歧义。
3. 翻译工具可以用,但要小心专业词
Google Translate、DeepL 确实帮了大忙,但不能全信。有些专业词,比如 transshipment(转运)、free time(免堆期)、customs duty(关税)等,很容易被错误翻译。
所以我建议:建立自己的中英文术语表,特别是和固定客户长期合作时,保持术语一致非常重要。
4. 视频会议时,非语言信息也很重要
如果需要开视频会议,肢体语言和语气也很有帮助。点头、微笑、适当手势,可以弥补语言不足的部分。
说话也要慢一点,遇到对方沉默或疑惑时,可以主动问一句:
“我说清楚了吗?”
“要不要我换个说法?”
这种主动沟通会让对方更安心。
5. 理解文化差异,沟通更顺畅
有些客户喜欢直接了当,有些客户更注重礼貌和表达方式。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可以帮你选对语气和措辞,更快建立信任感。
总结一下:
在国际货运这个行业,多语言沟通不是“加分项”,而是“必备技能”。
你不一定要会五种语言,但你需要具备共情能力、清晰表达、和一点语言黑科技技巧。
学会和各种人沟通,是你从物流新手进阶为国际高手的关键一步。
相关文章